逍遥武大全文免费阅读(逍遥武侠)
“大郎,该吃药了!”
这句话出自《水浒传》中潘金莲之口。她下毒药,与王婆联手害死了武大郎,与西门庆行苟且之事……
人们给潘金莲贴上“水性杨花,不守妇道,心肠狠毒”的标签,可我要为她鸣不平了!
按原文描述,潘金莲是清河县一个大户人家的使女,二十余岁,颇有些姿色。那个大户贪色要缠她。潘金莲不从,并把这事告诉了主人婆。
——这哪里看出潘金莲水性杨花了?恰恰证明她是一个很正经的女人!
原文又说,那个大户记恨在心,倒赔房奁,把她嫁给了武大郎,还不要武大郎一文钱……
——从这件事,可以侧面看出武大郎是多么不堪!潘金莲的反感,更能见证武大郎的粗鄙:“你看我那三寸丁谷树皮,三分像人,七分像鬼,我直恁地晦气……”
武大郎不仅长得矮挫,还懦弱无能。浮浪子弟上门滋事,他受尽羞辱,也不敢吭声,只得搬家……
——作为一个如花似玉的女人,怎能心甘情愿嫁给一个丑陋又无能的人?
自古美女爱英雄。武松的出现,让她不甘的心起了涟漪……
武松长得高大英俊,还是打虎的英雄。潘金莲心旌摇曳,认为“嫁得这等一人,也不枉了为人一世。”只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武松手足情深,不会夺兄之爱。
潘金莲得不到武松,又不愿跟武大郎过日子,只好退而求次,在机缘巧合之中,王婆撮合之下,与长得风流又有钱有势的西门庆搅和在一起……
为了与西门庆长相厮守,又害怕遭武松报复,她最终在王婆的策划下毒杀了武大郎,制造假象,掩人耳目……
——如果武松愿意娶她,让她色有所归,美有所养,心有所属,情有所托,那将是一段良缘佳话。她还会去招蜂引蝶吗?
——如果那个大户把她配给她认为可以托付终身的人,而不是她不喜欢的窝囊的武大郎,她还会“水性扬花,不守妇道”吗?
——如果潘金莲生活在现代社会,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能够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能够享有离婚的自由,她会像魔鬼一样,剥夺他人的生命吗?这是封建社会对妇女的桎梏,把人逼成了鬼!
潘金莲是一个可悲可怜的女人!




潘金莲施耐庵先生的《水浒传》中虚构的一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人物,时代不同,对她的评价也不一,有褒有贬,有人说她为了解放自己与封建道德体系作斗争,羡慕她追求自由反抗旧伦理的勇气;也有人说她是一个成为妖冶、淫荡、狠毒的代表。出发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果就不一样,下面就潘金莲而言,谈谈个人的观点。
潘金莲就是一个悲剧,他和武大郎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是个巨大的不幸,首先是她和武大郎的阶级差异,潘金莲从小在大户人家做使女,在那里平台大,见多识广,经历过上层社会的生活,而武大郎只是一个买烧饼的,穿梭在人龙混杂的市井里卖烧饼,从这一点上,两个人的所见所闻所感就有着天壤之别。其次是外貌长相,一个姿容艳丽,独具风情的女人,一个矮矬穷,两个人在一起就不搭。
潘金莲嫁给武大郎,这场婚姻根本没有丝毫感情可言,潘金莲被强拼硬凑的耻辱下嫁武大郎,而在封建道德体系的束缚下,潘金莲别无选择,只好忍受,是个正常女人都会为自己命运的不幸感到悲哀。一个独具风情的女人,正当风情万种,如狼似虎,而侏儒的武大郎在生理上完全不能满足潘金莲,另外在精神上,金钱上都不行,无论怎样压抑,她毕竟需要感情生活,需要性的慰藉。她想要解放自己,但是在在封建道德体系下,离婚不可能的,要被视为大逆不道,没有人会在要她的,她只好走许多不幸婚姻迫害下的妇女走过的偷情道路,这是一个非人道社会压迫出来的不“道德”的行为。
见到武松以为见到了救命稻草,可惜武松不是,没办法,只好再寻出路,直到遇见西门庆,久旱逢甘霖,干柴遇上烈火,这个时候的潘金莲遇到风流倜傥,有钱有势的西门庆,那可真绝望中潘金莲的看到的一缕希望。为了释放了自己,杀了武大郎,成就他和西门庆的逍遥快活,但是武松是会回来的,为哥哥报仇,风流的西门庆也会厌恶上他的,最后离她而去选择别的女人,所以潘金莲的最后抗争,就注定了悲剧的发生,从此命运彻底无法掌控,走向了更加悲惨的结局。
在封建社会里,和潘金莲一样的人太多了,千千万的潘金莲选择隐忍,选择了独自痛苦,在封建观念的统治之下,任何要求肯定个人存在价值,要求尊重个人的情感、意志、生活的想法和作法,都被认为是违反道德的,都被指责为个人品有问题,潘金莲就是这样一个社会道德罪恶的牺牲品。
人性向来是复杂的,不是非黑即白的二元论。当对一个人进行打标签式评价时,就有失偏颇了。客观评价一个人,应该就事论事,讲究前因后果,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来讨论,不能诛心,不能“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潘金莲被主流观点打上“淫妇”的标签,被大众津津乐道,就注定难以翻身。有人为之翻案,提出过激的观点,有时就不免纠枉过正,反而不能使大众接收。
金莲是可怜人,也有可恨之处。金莲武大之悲剧故然有人性之恶,但是制度之恶更加难辞其咎。
因为《水浒传》的原因,潘金莲被描述成了一个勾引西门庆,毒害武大郎不顾廉耻,寡人寡义的十足的荡妇,恶名千年不消。在当时的那个时代,女性的地位普遍低下,受到封建礼教的严重的迫害,在他们看来潘金莲是女子道德败坏的典型也许很正常。但放在今天,从今天的视角去审视潘金莲,她只是一个有情义,向往爱情,但一生命运卑舛的寻常女子。
首先呢,潘金莲其实并不是一个完完全全的,爱慕虚荣的女人,她也是一个有情有义,有着正确价值观的女子。否则虽然她家庭出身卑微,但凭着她的姿色完全可以到大户人家做小,一生荣华富贵,吃喝不愁。之所以嫁给贫穷,并且相貌很不英俊的武大郎,是为了报他的恩德。
其次潘金莲和也和一般的女子一样,向往的爱情向往着大英雄。潘金莲姿色出众,这样的女生骨子里其实都有一种傲慢或者是骄傲。虽然是为了报恩嫁给了武大郎,但毕竟他们之间相差太多,潘金莲自然是心有不甘。而这个时候武松则满足了她对男人的一切的幻想,因此她勾引武松也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我们不能用圣人的标准去衡量一个女子,毕竟每个人都会犯错,那个年纪的潘金莲虽然嫁人也不过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女子。
当然潘金莲也并不是完美无缺,知书达理,有着非常高的价值取向的女子。否则也不会出现勾引西门庆毒害武大郎了,更不会背下这千古骂名。对于为什么会毒害武大郎,个人觉得其原因一方面是出于恐惧,害怕武大郎武松对于她偷情的报复。另一方面也可能因为西门庆的教唆。
潘金莲出生卑微,命途多舛,是一个可怜的女子。但同样应了那句古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背下这千古荡妇的骂名,也是他自己的所作所为。
现代社会大家是接受的了的,古代是完全不能接受的,所以才造成惨剧,时代的悲剧!想现代化,但不是新时代,悲剧产生!
从现代的眼光看潘金莲,她是人生不幸的代表,又是宣扬因果报应的典型!说她不幸,生在封建王朝,不能自由恋爱,妇女的地位低,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如果不谋杀亲夫,单搞婚外恋也不会丟命。明知小叔子不好惹,却在王婆的挑引下,与西门庆幽会,一步步迈向罪恶的深渊!潘金莲的事迹,倒成了一部教材,守法的人,引起为戒!好色的人,则用来勾搭模仿婚外情。潘金莲因此留名千古!是幸运还是不幸各有取向,历史网红!
时代不同,看人的角度不同。
小时候看水浒传,看到潘金莲西门庆这块,觉得潘金莲是坏女人,但是家人说潘金莲是个可怜的姑娘。我那时不理解,觉得这种人有什么好可怜的,但是长大后,才明白。
她从小在别人家干粗活,又被人骚扰,后来被卖给一个自己完全没感觉的男人--武大郎,如果放到现代,估计女生们要高举女权的旗帜来反抗这一切,并且也会得到社会的支持。但那是古代,女人是被视作物品来交换金钱的,她反抗不了,只能默默忍受。
再后来,在王婆和西门庆教唆下,捂死武大郎,这是生而入歧途,可怜到极致,人性恶的爆发。历史上,人们习惯将罪过让女人承担,实际上,在历史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中,很多错误并不是仅凭一个女人的能力就可以达到的,要综合来看。
现在人提及潘金莲,第一时间能想到的恐怕就是小说演绎中的那位水性杨花,谋杀亲夫的可怜女子。
但很少有人去正视历史人物的真实性,即便是在小说之中的潘金莲,笔者也认为她是一个可怜的女子。
先说小说中的潘金莲,大致就是与西门庆某虎为皮,谋杀亲夫,最后落得一个人人得而诛之,文人口诛笔伐的下场。
若是说潘金莲真的是一个淫妇荡妇,那么以她的姿色当初也自然不会嫁给一个生性懦弱且样貌丑陋的武大郎。
在小说中潘金莲之所以与西门庆苟合,这期中功劳最大的自然是那擅长穿针引线的王婆,无论是在与西门庆苟合上,还是后期的谋杀亲夫,都少不了王婆在一旁的煽风点火。
可以想象一下,在哪个年代出了轨的女人心里肯定是及其脆弱没有主见的,毕竟那时候女性的观点并没有现在这般开明。
再说历史上真正的潘金莲,那是一个知府家里的一位知书达礼的千金小姐。
她与武大郎的爱情故事,在当地也就是河北清河县那块,也算是一段佳话,据说至今朋友她们的后代健在。
历史上武大郎的真名叫做武直,年轻时家境贫寒,倒也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才子,后来做了一方父母官后也是清正廉洁,与潘金莲也是恩爱有加,相敬如宾。
之所以这二人成了后来小说中的不堪形象,据说是因小人的陷害,和大肆渲染之后,后劲施耐庵借鉴,为了小说更加有神秘度,这才有了小说中水性杨花的潘金莲。
小说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潘金莲的形象也最终被小说中的人设给彻底的潜移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