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花了50两(他只花了50两就成了我的主)
古代每个朝代的一两重量都不一样:
1、西汉时期,一斤相当于258.24克,一两等于16.14克。
2、王莽及东汉、魏晋南北朝,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
3、隋朝初年,一斤相当于668.19克,一两等于41.76克。
4、隋末,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
5、唐至清代,一斤相当于596.82克,一两等于37.30克。从有“斤”这个概念开始,一直到民国结束,历朝历代的“斤”统统是16两,而不是今天的10两。有了“斤”的重量,再去算“两”的重量,一律除以16就是。“斤两”的起源中国古代有个官职叫司马,司马主要掌管军事,其中因为粮秣管理需要秤重,于是司马就和重量单位扯上关系。中国自周代开始有重量单位:斤、两、钱、分。也称为司马斤、司马两等,计量的工具叫做司马秤,这一标准也叫司马平制标识。一司马斤等于十六司马两,“半斤八两”就是这么来的。
解:已知两个数的差是132,
得被减数-减数=差=132,
且被减数减少50,减数也减少50,
得现在的差=(被减数-50)-(减数-50)
=被减数-50-减数+50
=被减数-减数+(50-50)
=原来的差
=132
即两个数的差是132,如果被减数减少50,减数也减少50,两个数的差是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