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致庸后人现状(乔致庸后代人物关系图)
乔致庸后人现状,建国后乔家破产,玄孙女家喻户晓,如今无人经商
现在去山西祁县乔家大院,人挤得跟春运似的,但真正的乔家后人早就不住这儿了,也不怎么回来。当年乔致庸多厉害?清朝那会儿,他十几岁就扛起家业,爹死得早,哥没本事,家里欠了一屁股债,债主天天堵门。冬天门楼底下风呼呼吹,他也没法喊累,搬货、查账,点着油灯干活,现在打工人看了都得打哆嗦。
后来他想办法,搞了个票号,就是早期的异地汇款,商人跑全国不用拖大箱子带钱了。这招挺管用,生意越做越大。山西闹灾荒,他开仓放粮;左宗棠打仗缺钱,他捐银子;慈禧逃到山西,他腾房子捐粮食,还得了块御赐匾额。可再能折腾,也架不住下一代不给力。他六个儿子,一个坐牢,一个打架丢了命,一个早死,剩下的要么胆子小,要么爱读书,最小的还染上坏毛病,三十岁就没了。
孙子乔映霞算争气,管家风管得严,不纳妾、不虐待仆人、没人吸毒酗酒。但清末乱得很,票号生意被冲散了,再能搞钱也没人接盘。年分家,年最后一个票号“大德通”关门,乔家人各奔东西,全国分散开了。
现在乔家后人过得咋样?最出名的是玄孙女乔燕和,昆曲唱得好,还去拍了《乔家大院》电视剧。她坐剧组里看别人演自己祖宗,说“我不会做生意,连银子长啥样都没见过”。但她为昆曲、为家族操心,搞纪录片、出家族口述史,退休后做公益,年昆曲研讨会上说挣多少捐多少,帮贫困学生。她说“大院的钱没了,精神不能丢”。
其他后人呢?在北京、上海的多,有当老师的,有搞科研的,平时吃饭就翻老照片聊家训。现在乔家孙辈没人碰生意,都说“教育最靠谱”。有人说“百年乔家,就靠讲传承值钱”,其实是现实逼的。年大院修成博物馆,现在导游还搞“乔氏商道”体验,游客玩得热闹,但乔燕和儿子乔伟说:“大院的热闹是游客的,我们有自己的生活。”
乔家的精髓是啥?不是票号多大、银子多厚,是“诚信、仁义、教育”。现在大院成了拍照地,后人泡图书馆、钻实验室,当老师、搞科研、唱昆曲。你说他们没出息?人家活得有底气。乔家商道没了,面子留给游客,但乔燕和的嗓子还在,乔家精神还在。历史翻过乔家这一页,日子还得靠这些后人过下去,清醒又体面。